禅修
毗钵舍那(内观)是释迦摩尼佛陀于两千五百年前发现的修行方法,其理论依据为根本佛法重的「四念住」(三十七菩提分法之一),从「身体」「感受」「心」和「法」(心所包含之物)四个面向,培育持续及稳固的觉知能力,在实际经验(而非信仰、感情和想像)的层面上,体验到「自我」不外是由五个要素(五蕴)所组合而成的现象,其特征是快速不断地变化(无常)、不满足的状态(苦)和无法自主(无我)。
以这个对实相的了知,「心」将逐渐停止造作「贪、瞋、痴」(三毒)的习性反应。三毒是所有痛苦的根源,解脱痛苦的根本方法,唯有根除内心的贪瞋痴。
在佛教的修行系统中,内观是属于三学中最后的「慧学」,前两学分别是戒学(道德生活之准则)、和定学(专注力的培养)。慧的音译为般若,是对实相的正确了解,事实上,内观修习的每个阶段,就是以获得更深湛的智慧做为里程碑(见十六观智),更深的智慧,能灭除更幽微的烦恼,从这个意义而言,佛教修行可以视为自我净化的过程(七清净),其最终目标是完全的净化,从所有的痛苦、感官的束缚中解脱出来,即所谓的涅槃。
初学禅修者请看这里,
有兴趣参加集体禅修的贤友请点击这里